Monday, January 24, 2011

實現夢想的父母 (可 9)

實現夢想的父母 (馬可福音9:15-29)

有位敬虔的基督徒母親總是教導女兒信心與信靠的功課,且特別諄諄善誘地提醒她不要害怕,因為神總與她同在。一個夏天的夜晚在女兒晚禱之後,母親幫她入睡,把燈關了,然後走下樓梯。忽然從西邊下起一陣暴雨,閃電雷聲大大作響,同時又聽到跌撞聲和看到燈在閃。當迴響漸去的時候,母親聽到女兒急迫的呼聲:「媽媽!媽媽!快來救我。」

母親發現女兒在顫抖哭泣。在稍微安慰她之後,母親認為現在正是機會給女兒一個屬靈功課的時候,就說:「孩子,我不是教了妳無數次不要害怕,神與妳同在,沒有任何事能傷害妳嗎?」女孩用手臂摟著母親的脖子說:「是的,媽媽,我知道神一直與我同在,但是當閃電雷聲好可怕的時候,我需要一個有皮膚的人跟我在一起。」(Illustrations of Bible Truths # 231)

馬可福音第九章記載了一個被鬼附的人,若不是他的父親信心覺醒,他對兒子得醫治的期望差一點破碎。沒有任何人能幫助他,除了耶穌。耶穌責備那鬼,吩咐鬼從男孩裡頭出來。父親的信心是如何覺醒的?一個人的信心怎樣方能增強而不是減少?信心如何在患難和阻難中才浮現和照亮呢?

大膽邀請自己進入希望
9:14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,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。9:15 眾人一見耶穌,都甚希奇,就跑上去問他的安。9:16 耶穌問他們說,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甚麼。9:17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,夫子,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,他被啞巴鬼附著。9:18 無論在那裡,鬼捉弄他,把他摔倒,他就口中流沫,咬牙切齒,身體枯乾,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,他們卻是不能。(可 9:14-18)

在澳洲,一隻叫索菲塔克 (Sophie Tucker) 的狗肯定有九條命。這灰黑色的牧牛犬一次因遊艇在波濤洶湧的海面行駛,失足從船上掉下。在昆士蘭沿海小鎮麥凱搜尋一個小時之後,牠的主人遺憾又勉強地放棄搜尋,但那犬有自己的辦法。

那決心堅強的寵物在鯊魚出沒的海中遊了六英里,最後登陸在一小島,且超過四個月在那裡獵野山羊為食而生存。不久,極少數住在島上的人說他們看到一隻狗四處跑。當幾隻小山羊的屍首被發現時,當地人就連絡野生動物管理員,消息很快就傳到主人格里菲斯小姐和她的家人。

當主人聽說有隻狗在島上被捕,他們就想去看看。他們在碼頭等著那艘船來到 ── 而在籠子裡有隻灰黑色的狗。格里菲思小姐說:「我們叫她的名字,她好像瘋了 ── 不斷的踢打籠子。他們放她出來,她興奮地跑到我們這邊,差點把我們撞倒。她本來是一隻家犬,但看她作了什麼!她遊了五英哩海水,獨立在小島上生存。我們希望她能說話,我們真是這樣希望。 」
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news/worldnews/article-1167967/The-castaway-dog-swam-SIX-miles-shark-infested-waters-survived-FOUR-months-desert-island.html

首先,這人是個不請自來的客人,他不接受「不」或「失敗」的回答,所以他主動接近耶穌,向耶穌申述。「眾人」一詞 (15節) 的原文是「眾多人」,不僅是一群人或一般的人群。馬可福音唯一一次記載如此龐大群眾的出現,乃是在馬可福音4:1-2描述有「許多人」到耶穌那裡聚集,祂只得上船坐下。路加福音9:37也說當天有「許多人」迎見耶穌。

馬可福音首次出現的「希奇」和「跑」(15節) 使此時的劇情和危險性劇烈地提高和增加。「希奇」是馬可福音獨有而其他書卷沒有使用的一詞,而且在本書中用了另外三次,來描述耶穌在客西馬尼的「極其難過」 (可14:33) 和復活那天在墳墓前婦女的「驚恐」(可16:5,16:6)。在一大群情緒激動的人面前說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此外,「跑」在聖經中只另外出現兩次,其中一次描述腓利跑到太監車上 (徒8:30)。因此那人在這群興奮、激動和緊張的人群中要會見耶穌並獲取祂的注意,機會實在是微乎其微和不可能的。人數 (「眾人」)、情緒 (「希奇」) 和活動 (「跑」) 在那天都碰在一起了。

那人的心願因那天爆發出來的神學爭論而無法進行,文士 (教法師) 與門徒正爭辯一火熱的問題 (14節)。 「辯論」也可以翻譯為「盤問/對問」 (可8:11,路22:23) 和「問/講論辯駁」 (可12:28,徒9:29)。這一詞是用於一個緊張和熱情的爭論,而不是一個次要或輕微的衝突,包括法利賽人出來「盤問」耶穌 (可8:11),古利奈、亞力山太、基利家、亞西亞、各處會堂的幾個人與司提反「辯論」 (徒6:9) 和掃羅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「講論辯駁」 (徒9:29)。由於這一詞在這段聖經出現了三次 (10,14,16 節),那人得到耶穌聆聽的機會更顯渺茫。他雖然面對「眾多人」(15節)、文士 (14節) 和門徒 (14節) 的阻礙 ,但他還能衝破障礙,出現在耶穌面前,講出自己的狀況。

讚美主,祂雖被眾人圍繞,但祂不被群眾分心。神曉得我們的需要、我們的呼聲和我們的存在。

敢於有尊嚴地忽視別人
9:19 耶穌說,噯,不信的世代阿,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?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?把他帶到我這裡來罷。9:20 他們就帶了他來。他一見耶穌,鬼便叫他重重的抽瘋,倒在地上,翻來覆去,口中流沫。9:21 耶穌問他父親說,他得這病,有多少日子呢?回答說,從小的時候。(可 9:19-21)

在曼哈頓市中心的一個正午,街市上熙來攘往 ── 群眾趕吃午餐、汽車喇叭聲不斷、剎車聲劃過、警車聲也不落後。有兩名男士尾隨著吃午餐的人群前行,一個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,另一個是首次到紐約來訪問他表兄弟的堪薩斯農夫。

突然間,那農夫停下來對城市人說:「請等一等!我聽到一隻蟋蟀!」他的表兄弟回答說:「你開玩笑吧?這裡即使有一隻蟋蟀,其實不太可能,您也無法在眾多噪音中聽到它。」

農夫保持安靜了一會兒,然後走幾步路到一個角落,那裡有棵在水泥做的盆子裡掙扎成長的灌木。他翻過幾片綠葉,便找到了蟋蟀。住在城市的驚訝的不得了,說:「你的耳朵真行。」

「也不盡然,」農夫回答說。「你的耳朵也跟我一樣好,問題在於你習慣聽到什麼。我示範給你看。」於是他把口袋裡的幾個硬幣丟在人行道上。街道上每個人好像看到暗號一樣,個個人都轉頭。 「你看,」農夫說:「你聽見你所習慣要聽的東西。」

之後,這父親無視於門徒的失敗,繼續爭取與耶穌見面的機會。當供應不夠和供應者缺乏時,他該怎麼辦呢?他直接去找來源。學徒失敗了,但老師沒失敗;學生失敗了,但校長沒失敗;學習者失敗了,但領導人沒失敗。那人並非因此感覺被侮辱、憤怒或惱怒。耶穌的問題是針對門徒 (16節「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甚麼 」) 而發,但那人回答了耶穌。那父親沒有等待排隊,他抓緊機會並行動。

請注意,門徒沒有通知耶穌祂們失敗的經歷,父親必須親自出馬。他們沒有再訪或復審那人的事件,卻對他們的無效和無能不作聲。經文沒有記載他們為什麼沒有轉告此事給耶穌,但經文卻說出他們失敗的理由 ── 欠缺祈禱 (29節)。

也許門徒以為耶穌並不關心此事或不為此操心。也許他們因與文士熱烈的辯論而分了心。也許他們對耶穌如何處理文士,揭露文士的錯誤更感興趣。要點是,他們沒有時間給那人,並而放棄了他,但他們不是沒有資源,而該父親也知道。那父親有兩個選擇 ── 走或留,他選擇了留下。他沒有等到眾人疏散或辯論停止。

那父親的行動的確抓住所有出席人的關注,因為此事件亦記錄在其他福音書 ── 馬太 (太17:14-20)、馬可和路加中。

敢於倉促懇求主
9:22 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,水裡,要滅他。你若能作甚麼,求你憐憫我們,幫助我們。9:23 耶穌對他說,你若能信,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。9:24 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,我信,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。〔有古卷作立時流淚的喊著說〕9:25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,就斥責那污鬼,說,你這聾啞的鬼,我吩咐你從他裡頭出來,再不要進去。9:26 那鬼喊叫,使孩子大大的抽了一陣瘋,就出來了。孩子好像死了一般,以致眾人多半說,他是死了。9:27 但耶穌拉著他的手,扶他起來,他就站起來了。9:28 耶穌進了屋子,門徒就暗暗的問他說,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他去呢。9:29 耶穌說,非用禱告,〔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〕這一類的鬼,總不能出來。〔或作不能趕他出來〕(馬可福音9:22-29)

三個虔誠的猶太人期望在至聖日與一位著名的拉比共度。他們沒有食物、金錢,或騎馬,因此其中一人假裝是個拉比,企圖從下一站村中獲得免費食物,那村的村民也興高采烈地迎接他們。當吃飽晚餐,那小旅館的店主來到拉比面前 ,懇求他為他臨死的兒子祈禱。

其他兩個人向驚慌的假拉比打手勢,要求他繼續扮演那角色。第二天一早,感恩的客棧店主借了幾匹馬給這些急於離開的三個人。在與德高望重的拉比美滿地過了節之後,三個同伴必須回到那小村歸還借來的馬車與馬匹。

假拉比驚恐地恢復他裝扮的角色。走近村莊時,他看到店主向他們方向瘋狂地揮著手跑過來。更讓他驚奇的是店主開心地擁抱他,大聲說:「謝謝你, 拉比。您離開我們村莊一個小時後,我的兒子由床上起來痊癒了。」

兩個同伴驚奇地看著假冒的「拉比」同伴。他們獨處的時候,質問他說:「你在那孩子死前的床上做了些什麼? 」他回答說: 「我祈禱說:宇宙的主,我懇求祢,這對父子不應該因為他們認為我是一名拉比而被懲罰。我是誰?我什麼都不是!一個騙子!如果這孩子死了,他的父親會認為拉比是無能的。因此,宇宙的主,不是因為我,而是因為這個父親和他的信,你醫治他的兒子不會有什麼傷害吧?」

您可知到,馬可在他福音書中使用43次「立時 (immediately)」一字,而相比之下,這字在其他福音書出現的次數是:馬太福音5次、路加福音2次、約翰福音3次。事實上,這字用在馬可福音 (43次) 比新約其他書卷的使用次數超過3倍── 馬可福音43次,其他書卷13次。在此不利的環境和情況下,這父親及時的行動是他信心的最好證據和表現。請注意他如何發揮和延伸他的信心。首先,眾人「一」或「立時」 (可9:15) 見耶穌,他們都甚希奇,就跑上去問祂的安。但污鬼「一」或「立時」見耶穌,便叫那孩子重重的抽瘋 (可9:20),但是這位父親的功勞乃是,他「立時」回應耶穌 (可9:24 )。他們之間的反應分別是:魔鬼立時行動是出於恐懼,眾人的反應是出於好玩,但那父親立時採取的行為是出於信心。第一者是對耶穌的恐懼,第二者是對耶穌的吸引,第三者是對耶穌的確信。

在路加福音相對的記載中,那父親不只求一次,而是求兩次 (路9:38,40)。他是在耶穌行道中,唯一向耶穌「求」兩次的人。根據馬可福音此處的記載,父親也不只懇求耶穌「幫助」一次,而是兩次 (可9:22,24)。此「幫助」一字僅在福音書中出現三次,其他一次是耶穌稱讚有大信心的迦南婦人 (太15:25)。其實,「幫助」一字是把他與迦南婦人的大信心連上而與之相比。那父親與迦南婦人的信心如何相似?他們至少有其他三個共同點:(1) 他們都有孩子 (17節 ─ 父親,太15:22 - 迦南婦人),(2) 他們「立時」行動 (24節,可7:25), (3) 他們要求耶穌「憐憫/可憐」(太17:15,15:22)。

父親謙卑地把不信的罪歸在自己身上,儘管我相信耶穌是怪責門徒的不信。19節的「信不足」與24節的「不信的」是相同的字根,但耶穌是指著門徒們說的,因為19節的「你們」是複數。

耶穌看到父親潛在的信心,而不是他貧乏的信心。為什麼?因為祂從來不會跟沒有信心的人說話。耶穌總跟對祂有信心的聖經人物談話 (太8:10,9:2,9:29,15:28,可10:52,路7:9,7:50)。

結論:你是否容易失望、沮喪和放棄?有句話說:「痛苦是個逗號,不是個句號。」你的信心會因圍繞你的情況、混亂和變動而受影響嗎?你的信心在基督裡得覺醒、有確據和穩定持久嗎?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